发布日期: 2017-12-18 00:00:00
从一侧的足跟着地起,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为一个步行周期(gait cycle)。其中每一足都经历了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期(stance phase)及一个腾空挪动的摆动期(swing phase)。支撑期由5个环节构成,依次为足跟着地(heelstride,HS),脚掌着地(footflat,FF),重心前移至踝上方时支撑中期(midstance,MSt),身体继续前移至足提起时为足跟离地(heel off ,HO),最后为足趾离地(toe-off)。摆动期从足趾离地开始,经加速期至下肢垂直位为摆动中期(midswing ,MSw),以后经减速期止于足跟着地,一侧足跟着地至另一侧足跟着地为一单步(step),至同侧足跟再次着地为一复步(stride)。
在步行周期中支撑长于摆动期,因此每一步行周期中约有15%的时间即自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双腿都处于支撑期,称为双侧支撑期(double support)。是为步行的特征,如没有双侧支撑,相反出现双足腾空即为跑步。
步频(cadence)指每分钟的行动步数,成人约为110~120步/分,快步可至140步/分。步幅(step width)指一单步移动的距离,与步频、身高等因素有关,一般男性为70~75cm。
步行时身体重心沿一复杂的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在矢状面及水平面上的投影各呈一正弦曲线,向前运动有交替的加速及减速成。为了使重心在轴位上的运动趋于平稳,减少上下左右移及加速从而减少能耗,配合髋、膝、踝各关节的运动,骨盆也有前后左右倾斜及水平侧移。
步行时以上活动的正常变异构成各人的步态特点。因病理因素使变异超出一定范围即构成异常步态。检查者熟悉了正常步态的构成及常见病理步态的基本特征后,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进行步态评定,必要时可用多维连续摄像、电子量角器及多导联肌电图等方法作分别或综合的观察,以取得肌肉、关节或身体重心在步行时的活动谱,以与正常的活动谱进行比较分析。肌肉的工作包括向心及远心收缩。
正常步态效率很高,特别是以每小时4.5~5km的速度步行时,单位距离耗能量少,此时肌电活动也最少。步行时身体前移的工实际上主要由重力及惯性提供而不是完全由肌肉收缩提供。步态异常时能耗增加,截瘫及截肢时更著,因而使步速受限,如扶拐步行的截瘫患者,步速一般限于每小时1.6~2.4km。